close


圖為2013年考古人員拍攝的古墓照片,如今已有部分被遠處工業園廠房取代。 連肖 攝
圖為考古人員在馬家墳古墓被破壞的一角,尋到一個瓷碗。 連肖 攝

圖為工土清墓地被毀前後對比照。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供圖 攝
  中新網重慶7月4日電題:重慶一工業園建設施工已毀壞5處文物點 古墓群亟待搶救性保護
  中新網記者 連肖
  位於“渝西經濟走廊”重慶榮昌縣榮隆鎮臺灣工業園區屬重慶市城鄉統籌重點項目,在其建設徵地區內,一個跨越宋、明、清代的古墓群共14個文物點藏身其中。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向中新網記者透露,該園區不顧文物部門要求停工進行文物保護的多次交涉,堅持施工,目前已造成5處文物點被毀壞,剩餘文物亟待搶救性保護。3日下午,中新網記者和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工作人員一同前往實地調查。
  (小標)現場:古墓群墓坑殘石裸露 五處明清古墓蕩然無存
  “這就是馬家墳。”73歲的當地居民肖富成告訴記者。在榮隆鎮臺灣工業園區一處水泥路邊,“馬家墳”墓群像一座“孤山頭”,四周被挖平,且墓地一角被機械挖開,裸露出殘瓦斷石。住在這附近的肖富成告訴記者,“馬家墳”是當地人心目中一處重要的古墓群。在他記憶中,他父母都說不出“馬家墳”墓中所埋何人,只知道這是幾百年的古墓。算上“馬家墳”,其附近共有9個“山包墳”,被當地人稱作“九弟兄牌位”,但工業園施工後地貌大變,他也無法給記者指出其他8個山包都具體在哪裡。
  距離“馬家墳”這個孤島不遠處,是園區新建設的寬闊的水泥馬路,一排排嶄新的廠房,廠房內還傳出叮噹作響的施工聲。
  指著“馬家墳”被機械挖開的殘缺一角,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工作者黃偉告訴記者,今年6月初他們來巡查時,這個殘角還沒有被挖。
  現場巡查人員表示,約十幾天前,建設方的施工機械挖到“馬家墳”墓群處,當地文化執法部門得知消息後出面阻攔,才阻止了古墓群被進一步破壞。
  記者看到,被挖開的墳地上裸露出厚10餘公分的長石條,一角又露出另一座墓。黃偉說,憑考古專業知識可以判斷出這絕非新墳,而可能是明代墓葬群。榮昌縣文管所所長甘勇表示,據對“馬家墳”的初步考古研究,已經發現了道光年間的墓。
  黃偉告訴記者,據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統計,目前除了“馬家墳”古墓群,該工業園區徵地範圍內已經有5處文物點被毀,分別是園田明墓、半邊嶺明清墓地、工土清墓地、劉雲全坡清墓地、郭家底子清墓群。其中,園田明墓為單室石室墓,對研究明代喪葬習俗、營造技術等具有價值,同時明墓一般會在墓室內發現石刻、墓誌銘等遺物,這對研究當時的工藝水平、社會歷史有重要價值;其餘4處被毀的清墓均為石圍土冢墓,墓碑立於石圍外,對研究榮昌地區清代墓地選址、墓葬形制有一定價值,墓碑上能辨認的文字對研究墓主身份、地方歷史、家族制度等具有價值。
  而現在,5處文物點已經蕩然無存,文物不知去處,取而代之的是新建的道路和廠房。
  (小標)文物部門:曾多次要求園區停工開展文物保護
  公開資料顯示,榮隆臺灣工業園由重慶東恩工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榮隆鎮政府共同打造,屬重慶市城鄉統籌重點項目,投入建設資金8億元,面積約6000畝,分三期工程建設,計劃打造成以機械加工製造、汽摩配件、包裝產業集群為主的工業集群產業基地。2012年9月開工。
  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所工作人員袁衛回憶,2012年10月,該園區開工1個月後,考古所通過郵政郵寄公函原件給園區索要規劃資料,公函也同時抄送榮昌縣文管所等部門。而按照國家文物法規定,該園區在選址時就應主動征求文物部門意見。
  2013年4月,園區提供了公函中涉及的規劃資料,考古人員抵達現場開展考古調查、勘探工作。經初步調查,在該園區建設徵地範圍內,僅地表裸露和半埋藏的文物點就達14個,其中宋代墓葬1處共5座,明代墓葬7處共11座,清代墓葬發現10處共22座,許多文物點兼有兩三個朝代的墓葬。在所發現的古墓中,財神菩薩坡宋墓群年代最為久遠。
  2013年5月,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出具《重慶榮昌榮隆臺灣工業園區文物影響評價報告》,已送達到園區負責人處,並抄送給榮昌縣文廣新局和榮昌文管所。報告指出,因施工占用、掩埋、工程爆破碾壓、地質災害等原因,古墓群部分文物本體及所屬環境風貌等遭受不同程度破壞。繼續施工會加重文物損毀,文物管理部門希望園區停止施工,儘早開展文物保護。
  但園區方沒有採納文物部門的意見,仍然堅持施工。
  (小標)園區回應:和文物部門溝通不暢致文物被毀 園區已停工
  在現場,中新網記者找到了榮隆鎮副鎮長、榮隆臺灣工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童偉。童偉表示,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發來文件時,園區就停工了。記者多次詢問其具體停工時間,他稱已記不清。對於已經被毀壞的5處墓葬的現狀,他也表示“不方便透露”。
  童偉稱,文物部門現場考古調查後,並未在每個文物點現場做標記,致使園區不知道何為文物,這是文物被毀的原因之一;雙方溝通不暢是文物被毀的原因之二。
  對建設方的上述理由,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表示否定,工作人員袁衛告訴記者,2013年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已向園區提供文物一覽表和文物評價報告,這些材料明確標出了文物所處園區的位置,園區應明確知曉。雙方多次開會溝通,會議簽到記錄顯示,園區每次都會派不同的管理層人員參會。
  面對遺產院和記者的疑問,童偉這樣告訴記者:“保護文物,沒必要再糾結已經毀的,重點是保護現存的。”並稱目前園區管委會已向榮昌縣相關部門提交報告,經過多部門研究協商後,園區會按照文物保護法相關規定出具資金,對古墓分別實施發掘、原址保護等措施。
  (小標)文物保護專家:地方經濟發展逼迫文物保護讓路
  “按照法規,建設工程選址時就應先征求文物部門意見,但實際操作中並非如此。”重慶市文化遺產研究院考古所副所長李大地告訴記者,以榮隆臺灣工業園區為例,其在選址、建設報批期間並未告知文物部門。在其開工後,文物部門主動參與保護工作。此時,工業園一切建設手續完備,建設業主方不再怕項目獲批受阻,也便通常不願理睬文物部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九條規定:進行大型基本建設工程,建設單位應當事先報請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組織從事考古發掘的單位在工程範圍內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進行考古調查、勘探。第二十條規定:建設工程選址應儘量避開不可移動文物;不可避開的建設工程內的文物保護單位,原址保護、遷建、拆除所需費用,由建設單位列入建設工程預算。
  榮隆臺灣工業園既然是企業與榮隆鎮政府共同打造的重慶市城鄉統籌重點項目,作為基層政府部門,應該首先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帶頭守法,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在唯“GDP”論的政績考核體系下,個別地方政府重視經濟發展,輕視文物保護,建設單位強行施工導致文物被毀壞這樣的事件全國各地多有發生,然而,中共重慶市委、市政府在2013年10月提出了"五大功能區"戰略,並制定了新的幹部考核體系和指標,這套新的考核體系不再唯"GDP"至上,而是經濟、生態、文明、健康、和諧的全方位考核。在全新的考核體系下,基層政府官員是否已然改變施政思路?
  對榮隆臺灣工業園強行施工導致文物被毀壞的事件,文物保護部門也顯無奈。榮昌縣文管所所長甘勇告訴記者,榮昌縣文廣新局、文管所在“促文物得到保護”的前提下,多次深入園區做工作。“我們也希望能尋求到一個平衡點,既不影響地方經濟發展,又保護好文物。”
  “法律並沒有賦予文物部門強制實施文物保護的權利。”李大地說,工程業主對文物保護不夠積極很常見,甚至有的工程拿“國家級、市級重點項目”來堵文物部門的嘴。此時,文物工作者只有一遍遍登門宣傳文物不可再生,強調國家文物保護重要性,一次次組織開會協調。
  李大地認為,文物保護和經濟發展存在矛盾之處,文物保護勢必會影響工程項目選址、建設進度等。很多時候,地方經濟發展逼迫文物保護讓路,讓文物保護工作陷入被動局面。(完)
(原標題:重慶一工業園施工毀壞5處文物點 古墓群亟待保護)
(編輯:SN08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93yixys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